2009年9月24日 星期四

humanistic.

最近看畢Tuesdays with Morrie,很多人很久以前就讀過吧!

好像是中四五時老師推介的讀物.. 那時候好像因為不喜歡人讀我又讀,所以沒有讀吧。
(我就說Shine的「」很適合形容中學時期的我:不喜歡一窩風的 不獨特不玩了
怎麼也好,我最近就終於看完這本書了。

最深刻的,是"Are you trying to be as human as you can be?"
Mitch有一個好老師,我在預科時也遇過一個影響我很多的老師。
她很強調"Humanistic", 常常教我們怎樣做一個humanistic的人。
我想,Humanistic跟Morrie說的"Relate yourself to others"應該有點似。

我都忘了這些事情很久了。

初中時是紅十字會活躍會員,常籌備一些服務計劃,閒時又到老人中心幫忙一下。
到中五時為了會考,就沒有再做了。
那時候還會埋怨,只念書的生活真好沒意義好枯燥啊~
到中六還是中七時,讀過一本叫《20幾歲,決定女人的一生》的書,應該很多人都聽過或讀過吧。

一開始,作者就說了一個故事:
女生A,念書時很熱血很愛做社會服務,很看不起同學只向上爬,沒有深度;
女生B(好像是作者),念書時就認清要先變有錢,才有能力幫助大眾;
結果,如劇情所料,女生A畢業後糊口也有問題,才顧不了甚麼社會;
而女生B因為有錢了,就有能力時間去幫助一些有需要的人。

不知怎的這個故事一直深深的刻在腦袋裡。

我以為,有些事不必現在做,遲一點做也可以。
現在努力點念書,找份好工作,買樓,有閒錢了,就可以幫其他人了。
但原來,有些信念不喚起的話,真的會漸漸被遺忘呀。
所以我也沒有再為沒有做義工而覺得生活沒意義了。

可是,有些事,其實不需要變有錢才可以做。有心,也可以呀。

幾星期前,我在中環閒逛時遇到一名盲叔叔,
我其實有點想扶他,但因為bystander effect(藉口!),心裡擾攘了一會還是沒有去offer help。
後來,很後悔!至少,也應該問一句吧!無論叔叔接受或拒絕,至少自己踏出了助人的第一步。

這又令我想起《天使愛美麗》 Amelie中的一幕:
她主動扶著一個盲的老伯伯帶他走了一段路,一邊描述著途中所見的人和事;
燃亮別人的心,就是這麼簡單一回事。


 
Are you trying to be as human as you can be?